章节目录 第三十四章 声名远扬(1 / 1)

作品:《诗文证道,万古风流一剑仙

虽说铁掌帮的覆灭也不是李长青一人所为,

但有一点却是事后复盘时大家所公认的,

如果不是襄川府城长街一战,李长青诗词鸣世大展神威,

一下子就将铁掌帮最具威慑力的高端武力打掉大半,

这如何不让李长青声名远震?

而说到他的事迹,

先是从襄川府扩散到了荆湖两道,

接着又从荆湖两道向着整个大胤扩散开来,

湘江西岸,岳麓山脚,

清溪茂林之间,坐落着一座古韵典雅的千年庭院,

只因这四大书院不但历史悠久,

而且历来英才辈出,

即便如今,每家书院之中也都有着不止一位大儒驻院授书,

无论底蕴,名声,还是影响力,

只不过四大书院的门槛都不是一般的高,

没有点足以称道的真才实学,

岳麓书院作为四大书院中最靠近西南的一家,

几乎汇聚了大胤西南几道的文道精英,

“就是,以前还觉得身在岳麓书院,与诸位同窗论道,就已经是会遍了这西南半壁群英,

现在看来还是小觑了天下英雄!”

书院众多士子聚会鉴赏最近传来的鸣世诗词,

虽说能入岳麓书院读书的士子都自有傲气,

但面对李长青这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世的奇才,

尤其是那些出身于西南的士子,

四大书院虽然并称于世,

其中却以白鹿书院历史最悠久,底蕴最深厚,出过的圣贤也最多,

即使论今不论古,

白鹿书院也是四大书院中驻院大儒数量最多的一家,

又地处大胤腹心文风最盛之地,

“好一首将军令,好‘一个杀一是为罪,屠万即为雄!’

若我大胤男儿都有这样的觉悟,又何至于让那些靳狗胡奴肆虐中原,泱泱大胤却只能偏安天南,苟安于世?”

“没错,跟胡虏谈仁义与对牛弹琴何异?血债就应血来偿!”

“此等烈词,正当为我嵩阳学子之铭言!”

要说反应最激烈的,还得属嵩阳书院!

如果说别家还只是惊叹于李长青的才学,

嵩阳书院则从老师到学生都快要被他的诗词刺激得颅内高潮了,

当年靳军入寇给大胤带来痛彻心扉的延康之耻,

使得中原万里江山尽落胡尘,

嵩阳书院为保传承,也不得不离开位于中原腹地的祖廷,

南迁到这江南之地,

等最后成功迁到南方时,整个书院就只剩下了一位大儒,

还身受重创命不久矣,

幸好书院的一位夫子及时突破大儒,避免了后继无人的窘境,后续又陆续邀请了两位有渊源的大儒前来讲学,

也是四大书院中出产主战派最多的地方,

李长青的诗词简直再合他们的胃口没有了!

应天书院:“……”

我就这么被代表了呗?